查看原文
其他

征文选登丨从教师到事业单位科员的这两年:牢记初心做自己

酷儿 高校人才网V 2019-08-26

大家好,非常感谢亲们对高校人才网第三届“职场江湖,调味要足”有奖征文活动热烈支持,我们将陆续发布一些投稿作品,让我们与作者一同感受职场路上的喜怒哀乐,点点滴滴吧…….


  牢记初心做自己  

作者丨酷儿


作者:酷儿,广州211研究生,做过汉语教师志愿者,当过初中语文教师,现在是事业单位一名普通的科员。充满幻想,但仍踏实地过好当下每一天。


    眨眼间,毕业已经两年。也意味着,我以职场人的身份已经生活了两年。原来,从最开始的雄心壮志,到面对现实的冷静自持,只需要两年的时间。


一、做出选择

   2017年6月,论文答辩结束一天,甚至没来得及亲自去拿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,我已经从广州飞回了家里,赶着参加第二天的市直单位考试。意味着,在读博和继续做国际汉语教师之间,我选择了回家。

    从机场到高铁站,再到火车站,最后到达预订的酒店已经是晚上11点,关于第二天的考试我甚至都不清楚考内容,考试结果可想而知。类似于这样的兵荒马乱,是我后面3个月的常态——不是在备考,就是在考试的路上。

    一开始,虽然嘴上说着听家人的话,不管是什么岗位都愿意试一试,但心里还是有自己的主意。总觉得,好歹是211大学的硕士,还在国外教过汉语,即使是当老师,也要做高校的教师,再不济,也要做高校辅导员。就这样,简历、1寸2寸的证件照、毕业证书、学位证书和获奖证书不知复印了多少份,考试也参加了好几场,每次排队递交材料的时候,都会有意无意瞄一眼别人的毕业证书,然后心里暗自比较各自学校的名气。虽然,遇见过更好的大学的毕业生,也遇见过海归,但大多时候,母校211的光环总能带给我无限的底气。


    然而,考试看的从来都不是母校的光环,而是自己的实力。你有多少知识储备、能否真的胜任这个岗位,只能通过考试来证明。在一场又一场的考试中,我深刻地认识到,当今的社会,最不缺的就是硕士毕业生了,只要你通过考试,谁管你是211还是985,即便只是普通的二本院校,都可以得到入职的机会,否则,一切都免谈。那个时候,才真正明白“学历只代表过去”这句话的含义。

    随着一场又一场的考试,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,高校竞争太大,我便把目标转移到中小学和事业单位。还好,参加过几场考试后,开始进入面试,最后在小学语文教师和初中语文教师两个岗位中,选择了做初中语文教师。

那是一所半寄宿制的中学,学校里一半的学生住校,一半的学生走读,每个班的情况也是这样,我是初一的语文任课老师兼班主任。或许学校是想看教师新手和初一新生之间能擦出怎样的火花,所以所有新入职的教师都是初一新生的任课老师。不得不说,学校的想法是不明智的,起码在我的身上没有体现其价值。作为一个平时说话都不会太大声的女生,上课都要靠吼才能压住学生的吵闹,一天下来喉咙都是哑的;下课要备课、批改作业,要应付学校的各种会议和检查,要抽空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,还要忍受学生家长的抱怨;放学之后要去学生的宿舍查寝,顺便“聆听”宿管阿姨的“教诲”,在心里记着第二天早上要把哪个学生揪出来做典型。等一天终于结束,可以躺在床上休息的时候,脑海里回放的全是我在讲台上张牙舞爪的样子,一点温文尔雅、高贵端庄的气质都没有,这与我心目中的教师形象差太远了。可能是我的教学方法有问题,也可能是我根本就不适合做老师。思考再三,我辞职了。


二、脚踏实地

    然后,在事业单位一直做到现在。刚入职的时候,名校硕士毕业生的身份确实引起了领导的注意,但仅此而已,反而带来了一些其他声音:“名校研究生为什么选择在我们这种地方啊?”“研究生也没多了不起,水平也就这样啊!”“还出过国呢,也没见有多厉害啊!”渐渐地,再有人问起我毕业的学校时,我都只模糊地说城市名,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。

    今年是我在事业单位的第三年,由于工作需要,现在的工作岗位是我入职以来的第三个岗位。虽然都是写作类的工作,但是身处的环境变了,身边的同事和领导也变了,而我始终都记得入职时对自己的承诺。



1不戴有色眼镜看人

    入职第一年,我们同一批的新进人员被统一分配到街道办事处锻炼。在办事处的4个月,我作为正式人员,接触到了许多临时工,虽然是临时工,但是他们的工作能力一点都不比正式人员差。这让我想起了考研的经历,备考时大家都很努力,最后的成功和落榜,只是今后去向的分水岭,并不能打上“优秀”和“不优秀”的标签。这和临时工、正式人员这两个称呼是一样的道理,只是身份的不同,并不能抹杀突出的能力。所以,我从来没有因为身份不一样就高看谁或者低看谁,而是尽可能地学习别人的长处,促使自己更快地成长。

    入职第二年,我被提前抽调到考试报名的单位,开始以借调人员的身份工作。虽然一开始我并没有“借调”和“在职”的概念,只是一心想把工作做好。但是在和同事不断接触的过程中,“借调”的标签始终跟随着我。好不容易一年试用期到期,我被转正,可以摘掉“借调”的标签了,我又被借调到更高一级的单位工作。在这里,我感受更深的不是“借调”和“在职”,而是“事业身份”和“行政身份”。我承认,在被问到我的身份时,我自卑了。同时,也认识到,越是高一级的单位,优秀的人越多。在这里,我有幸认识了材料写作高手,见到了后勤保障能人、统筹协调的“大管家”和演讲技巧一流的“明星主播”等等许多在自己的岗位上独当一面的人。当然,也有和我身份一样的被借调过来的同事。

    不管是何种身份,大家的工作没有高低之分,每个人也都有各自的长处。进步最快的方法就是不断吸收别人的优点为自己所用。不管是最初的“优势群体”,还是现在的“弱势群体”,我能做到平等待人,也尽量做到不卑不亢。


2真诚待人

    大家都说“职场如战场”。我不否认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,但是与其花费时间勾心斗角、浪费精力揣测他人,不如利用这些时间和精力提升自己。

工作中,遇到同事需要帮忙的,我能做到的都会尽量去做,也从来没想过回报,只因为自己觉得能帮就帮,就当攒人品了;确实做不了的也会直说,因为我觉得与其支支吾吾推三阻四,不如直接告知,避免不必要的猜测和误解。

    或许是我运气好,目前为止遇到的人都是很好相处的人,并没有遇见使坏、下绊子之类的事情,这也证明了真诚待人也会被人真诚相待。也或许是我够愚钝,被人使坏还没发现。但最重要的是问心无愧,不是吗?


3踏实工作

    “一份耕耘一份收获”是我一直深信不疑的一句话。不管是在哪个岗位,领导交代的任务一定做到最好,虽然有时候要花很多时间,不得不加班才能完成任务,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过偷懒或投机取巧。因为我知道,只有自己脑子里的知识是别人偷不走的,能力才是自己最大的安全感。对于初入职场的我来说,每一个任务都是一次学习知识的机会,要想在入职第三年凭借自己的能力在单位中获得一席之地,只能通过踏实工作不断积累经验和教训,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。当然,领导的赞赏和表扬也是一大动力,但这都不是最主要的,我认真工作,不是为了获得表扬和赞赏,而是为自己以后的道路打好基础。太过于注重外在的看法,就会堙没内心的声音。



三、写在最后

    新的人生已经开始,以前的荣誉和光环已成为过去式,唯有磨砺和经验能让自己在今后的日子里稍显从容。我也会继续参加公务员考试,优秀的人那么多,我也要成为其中的一个。

    混迹职场太久,终会沾染一些不想要的习气,但愿我能牢记初心,知世故而不世故,历圆滑而弥天真,做真实的自己。


END

原创 / 酷儿 | 编辑:高校人才网编辑部

(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)

如需转载,请联系授权。



点击左下角“阅读原文”,即可查看原文链接。


高校人才网2019年8月点击↓↓内容标题即可查看

   热门资讯   

1.毕业生找工作,有这5个网站就够了!!

2.僧多粥少,急需学科博士生招生名额稀缺,多位学者呼吁采用灵活分配机制

3.高校教师:职称虐我千百遍,我待职称如初恋

   热议话题   

1.【交流贴】在高校工作的你,实际收入是多少?

2.硕士生遭遇求职困境,面对“高不成、低不就”的尴尬处境,该何去何从?

3.面对高校越来越高的求职门槛,我应该去读个博吗?值不值得呢?


   征文选登   

1.【求学路上】在求学路上,学习与工作并行2.【职场感悟】我的四年教师路:慎思笃行,授人以渔3.【初入职场】初入社会,愿归来仍是少年4.【心之所属】从意外、仓促中开始,如今带着农浓爱意坚持我的农业梦5.【求职之路】普通高校毕业女硕士的漫漫求职路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